气血中和百病消
发布日期: 2012-06-25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40 |
养生要领:上静 中和 下畅
〇上静 上指头脑、心胸;静指平和安静。无论采用何种养生方法,首先要把握的第一要领是上静。就是头脑清醒、精神矍烁、心态平和、意志安定。
〇中和 一是脾胃要安和,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在养生中要始终注意保护脾胃,饮食应规律,做到不暴饮暴食,及时进餐,饥饱适度,不胀不饿,节制酒品,禁忌生冷和油腻之品。而是待人处事要“中和”,与周围的人和事要和谐共处切不可有违道德规范,肆意妄为,伤人害己必有害健康。
〇下畅 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脑,开窍于耳,司二阴。所以再养生中尤其要注意大小便的通畅,女性还要注意月经的期、色、质、量。
养生方法:心养 食养 药养 术养
〇心养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说,一个人内无所求,外无所累,虚极静笃,臻于自然,真气(即正气)自然会得到良好的养护,就不同意得病。一个人对己对人都要平和,不要苛求,更不要钻牛角尖。认真修善德行,提升心理适应能力。意无妄想,性情怡然,就可以延年益寿。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之事,要自己克制,还要学会自我宽解,在情绪有失控之虞时,要及时用兴趣转移法,或情志相胜法,或找亲友聊天疏导。
〇食养 食养就是利用调节饮食的方法来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自《黄帝内经》始,食养就已广泛地运用于中医治疗和养生保健了。我希望大家特别注意,食养是有理论、有方法、有适应范围的,亿万民众都喝同一种饮品或吃同一种食品,那就违背“合则安”的总则。希望大家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调节好饮食,促使气血处于“中和”的平衡稳态,才能健康长寿,颐养百年。
〇药养 这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最常见的有膏方和药茶,适合老年人养生保健,但必须辩证地适量应用,还有一些慢性疾病康复期的病人,也可适当采用药养。药养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正确服用,切不可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用于治疗疾病。
〇术养 传统的养生术还是值得大力发扬的,如华佗的“五禽戏”、传统的太极拳,还有琴棋书画等,都是值得提倡的养生术。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广大民众在学习养生术的同时,参加许多养生活动,如合唱团、秧歌队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养生办法。但中老年人不论尝试何种养生方法,都要量力而行,要循序渐进,且不可急躁冒进,适得其反,最后不但没健身反而伤心伤身。
至于目前十分流行的刮痧、按摩、拔罐、足疗、针灸、药浴等,许多中医养生保健的热门技术,掌握一两种可以怡情养性。
养生要诀:童心 蚁食 猴行 龟欲
养生歌诀很多,这里我推荐百岁老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老教授概括的八个字,那就是:童心,蚁食,猴行,龟欲。简单解释就是,注重养生的人应该永远保持纯真、好奇的童贞之心,无忧无虑,欢笑永随;应该像蚂蚁那样地吃得惊喜,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要持之以恒,而不是一曝十寒;应该像猴子一样,多运动而不剧烈运动,保持灵巧的动作;英爱像乌龟一样无欲无求,不急躁,不妄行,保健康。(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