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AIDS职业防护
发布日期: 2012-05-02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106 |
大多数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艾滋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经验不足,认为自己不可能接触到艾滋病人或HIV感染者。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这样的病人或HIV感染者!那么医务人员怎样做好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呢?
一、日常防护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即我们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无论他(她)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做到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 ,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以及安全处置废弃物。也就是在医疗工作中,应把接触到的所有HIV情况不明的患者和物质都看作潜在的传染源进行防范,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
二、直接接触HIV阳性病人时的防护
1.凡是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操作者应戴口罩、双层保护手套、穿隔离衣。必要时还要戴一次性眼罩,避免污染的体液溅到眼睛。
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口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3.不要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4.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移液器、试管、手套、隔离衣等;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5.外科医生在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时,应穿两件手术服。妇产科医护人员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以避免羊水喷溅的污染。从事艾滋病研究的实验室要严格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6.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应放入防锐容器内集中处理。
全国性病、艾滋病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康来仪教授说:“用这些方法对付艾滋病职业暴露足矣。”总之,工作中应注意采取一些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对方刺伤,或避免直接接触工作对象血液的方法。尤其接触对象是吸毒者、非法卖血者等可能是HIV感染者时,要特别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据国际公认的研究结果表明,医务工作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具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为0.09%。通过预防性用药,又可使两个感染率再各降低80%左右。国外曾对2712名无破损皮肤暴露者做过统计,结果无一人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根据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我国已有近百名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暴露者中尚无一列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对暴露的防护问题还是给予了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