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院后勤保障组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响应,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陈仪生药剂科科长
(中共党员)
1月22日中午,陈仪生接到通知,要求24小时内必须完成西区感染病科门诊药房的设立。他立即组织库房和各组长,先后多次前往西区实地考察,全方位梳理门诊药房需要的物资。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赶紧调整春节排班,确保岗位不缺人,工作无缺口。但考虑到部分人员家住较远,他便主动带头,参与1月23日、26日西区医院门诊药房24小时值班。由于第一天发热病人较多、系统软件下午刚启动还未完善,当晚与信息科、软件工程师多次联系,及时解决门诊药房遇到的实际问题,几乎整夜没有休息。
另一边,他的爱人任广红(感染病科护士长)也一同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并于1月27日进驻封闭式发热隔离观察病房。夫妻俩只能晚上电话联系,相互关心,相互鼓励。
面对疫情,年过五旬的夫妻俩没有后退,而是逆流而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精神。
朱俊峰设备科科长
(中共党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设备科迅速响应,将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作为科室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科室负责人朱俊峰放弃休假,号召、协调科室采购岗、库房岗、维修岗人员设立值班制,而自己每天坚守岗位,协调做好保障物资采供工作及应急设备调配工作。在全国防疫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他多次联络各方,调用一切可用资源,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各类防护物资的持续储备与供给。春节期间,每日工作联系近100人次,采购物资30余批次,调配发放物资近200批次。
1月27日,他接到援鄂医务人员的防护物资保障任务后,紧急带领科室人员连夜调配防护装配,赶在支援队出发前完成物资保障任务。
在1月29日《仪征市人民医院接受社会捐赠公告》发出后,一家公司送来4800只一次性口罩、600只N95防护口罩及1600只医用防护口罩,他接待并主动搬送口罩,他说:“相比医护人员不计生死,自己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能为防控疫情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感到很开心、很值得!”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朱俊峰全力保障医院防控物资,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逆行者”。
李中莹后勤保障科科长
(中共党员)
后勤保障科作为我院后勤服务提供方,1月22日,李中莹接到在西区成立发热门诊配备物资的任务,立即布置相关工作,要求采购、库房、水电班紧密配合,确保1月23日10点前将西区发热门诊的各项物资准备就绪。24小时内,为西区发热门诊配备了8张电脑桌、8张值班床等相关物资,同时协调安排医生、护士、检验、药房、挂号等值班科室所需的紧急物资。
1月25日开始,她自己带头,坚持每天用75%酒精消毒本部及西区16部电梯,同时对自助挂号机、门诊走廊等公共区域做好消毒记录。
1月27日,李中莹接到通知,1月28日将对进入医院的所有人员进行发热预检,医院门口需要搭建救援帐篷。在打听情况后,立即联系市卫健委、民政局,将帐篷拖回,安排人员安装妥当,并准备好发热预检人员需要的桌椅等物资。总共2个小时,快速、高效,圆满完成任务。
年前,李中莹查出右膝半月板损伤,但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她依旧坚持工作,春节无休,加班加点,常常看到她本部西区两头跑的身影。
俗话说,毋以小益而不修。在整个抗击疫情战队中,后勤科室不能在一线战斗,但后勤人依旧兢兢业业,为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伍良腾基建科科长
(中共党员)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无论如何,必须在1月23日上午10点前将发热门诊投入使用”。基建科科长伍良腾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全面检修西区感染病房楼门诊区域水、电、空调、新风系统,保证我院西区发热门诊顺利开诊。
1月29日,伍良腾接到通知,15天内需要增加2间负压病房、CT机房防辐射及装饰施工。伍良腾当即组织人员,在连夜赶工的同时,向一线人员普及抗疫、防疫知识;与设备科协调沟通,保障隔离区施工工人的防护物资。
在施工中,伍良腾不顾艰难,身先士卒,每日前往隔离区现场勘察,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全面保障工人的健康。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虽没有白衣战士的伟大,但他们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同样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号角!我院党员同志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构筑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党有召唤我必前行
(周娟/编辑张忠顺/审核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