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护士】10个精选微故事,且看护士“后浪”
发布日期: 2021-09-06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43

今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我国的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展示她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及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护理部在全院开展了征文活动,大家踊跃参加,积极撰写稿件。宣传科从她们的稿件中选取了10个令人感动的微故事、微感想,展出护士“后浪”们的心中之火,眼中之光。

她们,无愧“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雪中的“绿天鹅”

(急诊科许仁艳)

上了一整天急诊预检分诊班,累得不行,回到家里洗个热水澡,刚打湿了头发,手机铃声响起。“许老师,出诊护士一线二线班都有出诊任务,现在120调度要三线副班到医院做好准备!”我匆匆地穿好衣服,用吹风机胡乱地吹了几下头发就骑车往医院奔。一路凛冽的寒风夹着带冰雹的雪扑在我脸上,冷得我牙齿咯咯作响,风吹着雨披紧贴着我的脖子,半湿的头发使得头皮冰凉冰凉的。

到了急诊,听从120调度指挥,去中医院接一名武汉返乡发热病人到西区发热门诊就诊。到了西区,与医务人员做好交接,开始对120车进行消毒,地面物品擦拭或喷洒消毒,再打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消毒需要30分钟,趁着等待的档口,下了车。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画面有些唯美。凝神间,另一辆救护车驶了进来。灯光照射下,白雪袅娜的身姿被衬托得更加曼妙。不一会儿,车上下来三个和我们一样全副武装的战友。待他们将病人引领着去就诊和登记完,我凑上前去,透过厚厚的防护服,努力辨别着对方的身份。

“徐川燕,又有你呀?”川燕像一只可爱的小企鹅一步一摇晃地向我走来。“许老师,怎么是你呀?你不是下班了吗?”“我副班加班。”说话间,这个绿色“小企鹅”又蹦上了救护车,认真做起了消毒工作。

看着她绿色的背影和娴熟的动作,想着这么一个青春的“90后”,应该是家里的心头肉吧,肩膀尚且稚嫩,却要肩负使命,坚守疫线,不由得鼻子有些发酸……雪悄无声息地融化在绿色防护服上,显得防护服油亮油亮的,我们六只“绿企鹅”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你要记得我的样子啊

(儿科高立梅)

在援助武汉时,病房里有一位周阿姨,是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和我的母亲年龄相仿。在一次与她沟通中,她有点激动地说:“姑娘,你叫什么名字?我很感谢你们来帮助我。我一直有抑郁症,疫情来了,我一直很害怕,睡不好吃不下。你这么好心的姑娘离开家人来照顾我,我一定要记住你的名字。把你的地址写给我,以后一定报答你!”她想握住我的手,但又退回去了。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说:“您喊我小高就行。我就是来照顾您的,不需要报答。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有空就来陪您说说话。您需要放松心情,能吃能睡才能早日康复,我们一起加油!”她缓缓地摘下口罩说:“谢谢!你要记得我的样子啊!”说完又迅速戴上口罩。那目光温暖而善良,就像一缕阳光给我温暖。

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的武汉大娘,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我经常陪她聊天,像对妈妈一样细心照顾她。因为我穿着防护服,阿姨不知道我的模样,但她听得出我的声音,甚至脚步声。出院那天,我与她合影留念,并互加微信,一直保持联系。在我回到扬州后,周阿姨还给我寄来一面锦旗。

发热预检值守记

(五官科吴明君)

4月20日夜里,我第一次去医院大门发热预检值班,有些许激动,没能去湖北抗疫一线,在本院值守也算贡献一点点小力量。

夜间,病人不是很多,加上天气不好,只零星来了几个。听着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接近三点时困意袭来,没地方靠,只能在小屋里来回踱步,一来驱走困意,二来也能暖和暖和。突然听到屋顶传来沙沙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天空飘起了细雨,雨渐渐地急骤起来,滴在屋顶,像极了乐曲的高潮,高亢而急切,不一会儿,小屋的地上已经渗进水来。

东边出现了鱼肚白,门口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车也排起了队,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们测体温,扫码,登记身份证,更换通行证。很多老年人没有手机,或是不会扫码,都得一一登记,速度就会慢一些。人群中开始有人抱怨、发脾气,大声嚷嚷。我们一边解释,一边忙碌着。终于下班了,脱掉隔离衣,走在回病区的路上,才发现自己饥寒交迫,口干舌燥,就想早点回家,吃碗热饭,洗个澡,美美地睡一觉。

疫情还没结束,防控还得继续。我只是无数抗疫人群中的一员,也就值了无数个夜晚中的一个班,就觉得不容易,真不知道那么多抗疫一线的人们是用怎样的信念和勇气坚持下来的。想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坚持做好“守门人”

(消化科郑晓宇)

疫情爆发后,医院对病区探陪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实行门禁政策,对病区只留东走廊的大门进出,并对每一个进入病区的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温检测。护士站接到家属要求开门的电话时,及时开门并进行宣教。为做好这项工作,经常要跑去看看大门是否关好;巡视病房、更换输液时也要留心。大家笑称每天走的一万多步,有一半是为了这扇门。

守好这扇门,也是打开家属的心门之路。守门的过程很不顺利,有些家属不理解此举的目的和重要性,进了门后向我们抱怨怎么这么麻烦,明明在医院大门口已经扫过码量过体温,怎么上楼来连进门都这么麻烦!我们就一遍遍耐心向大家宣教,说明疫情形势,讲解国家政策,争取理解。有些人出门后不随手关门,导致有人随意进出,我们忙碌起来的时候不能及时查看,就会有“漏网之鱼”。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们查看大门更加频繁,恨不得脑袋后面也长眼睛。

“度娘”助产

(产房陈安梅)

前段时间,产科来了一个越南产妇,她只会几个常用的中文,不会英语,家属也不懂越南话,几乎无法交流。分娩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产妇全力配合我们的指导。此时,夜班助产士武泉想到了使用手机里的翻译器,把想说的话通过百度翻译成越南语,让产妇遵照执行,实在难以沟通,就边打手势边做动作。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交流,终于顺利分娩,婴儿平安降生。

当产妇宫缩疼痛难忍、坐立不安时,助产士会指导她们怎样运用呼吸减轻疼痛,保存体力;指导她们运用分娩球,使用导乐仪,让她们听一些音乐舒缓情绪,根据情况使用分娩镇痛减轻她们的痛苦,鼓励她们树立信心,直到她们迎来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她们,用日日夜夜的汗水见证新生命的诞生,换来无数个家庭的欢声笑语。

生命之轻

(心内科徐莎莎)

有些慢性病,几十年相随,斗智斗勇;有些疾病,快刀斩乱麻,让生命瞬间崩塌,打个措手不及。

近日,患者费某,54岁,因“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俗称“大心脏”,入住心血管内科。入院时神志清楚,谈笑风生,因是老病号,护士们了解他的情况,不敢大意。与他一边交谈,一边带他到CCU病房安排好床位,告知他卧床休息为主,不要过多活动。半小时后,患者出现口唇、面色紫绀,随之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经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使用复苏药物、除颤等抢救措施,终于抢救成功。

生命是脆弱的,只需一些病痛便可被摧残;生命又是顽强的,虽经历磨难,终重见曙光。要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作为守护生命的我们,既要有过硬的技术,又要有细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抢救能力,就来自于平时一遍又一遍的急救演练和急救技能的训练学习。今后,我们要更加注重急救能力的提高。

一场乌龙

(呼吸科张玲玲)

2020年开年以来,“新冠肺炎”成为谈之色变的疾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令每个人都感到恐惧。在呼吸内科,更是如此。

一天,病房收住了一名发烧到39摄氏度的患者,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极度焦虑,入院后电话告知亲朋好友,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一下子,同病室的人炸锅了,纷纷涌向护士站,有质疑的,有责骂的,有观望的……护士站仿佛成了菜市场。美小护们赶紧向患者及家属们解释,安抚大家的情绪,将患者及家属疏散开。随后,管床护士向患者详细解释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原来,该患者认为得了肺炎就是得了新冠肺炎。

祖国妈妈,我爱你

(普外科王艳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医务人员纷纷请战,无畏生死,不计报酬,奔赴武汉。央视春晚的现场,白岩松说,“我们在过年,你们在帮我们过关。”我虽然没有机会奔赴一线,但与全国许多医务人员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多让人热泪盈眶,在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下,抗击疫情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都以为疫情很快结束时,海外疫情却爆发了,而我们伟大的祖国,展现了大国风范,不遗余力地帮助需要的国家,包机接回海外华人及留学生。中国护照可能不会带你去任何地方,但无论你在任何地方,都会带你回家,也许祖国妈妈有她的不完美,但是我爱她,她值得我们去爱。

他们是谁?

(骨科尹玲)

一声号角,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样的口号传遍了大街小巷。医院也全部进入备战状态,医务人员有请战支援武汉的,有留守发热门诊的,有在医院门口值守的,大家坚守好每一个岗位,守卫好我们的城市。

春寒料峭,在门口值班的工作人员夜里忍受着刺骨的寒风,白天顶着大太阳,每每从病房下夜班出门都忍不住打一个寒颤,想想门口值班的保安和医护人员,顿时心生敬意。那段时间,只要看到电视上那一袭白衣,我就满眼泪光,因为我知道,他们也是父母的宝贝,孩子们的依靠,丈夫心中那个柔弱的小娘子。

记得有记者问一名医护人员:“你害不害怕?”他说,“当然害怕了!”记者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来?”那个医护人员说:“因为我们是医生啊,穿上白大褂,我们就是白衣战士,要对不得自己的角色!”是啊,穿上白大褂,我们就是战士,哪有打仗的战士往后跑的道理!

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五病区杨钧如)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这是战胜疫情的强大保障。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只为照亮患者的生命!(编辑张忠顺/审核梁劲松)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