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高龄患者右手小指肿胀流脓,治疗3周未见好转,经介绍到我院新引进的中医科主任医师信铁锋处就诊。信铁锋予以创面换药治疗14天,创面即完全愈合,帮助老人解除了病痛困扰。
该患者83岁,有3年的脑梗塞病史及卧床史,右手屈曲挛缩,右手小指高度肿胀,呈紫褐色,内侧缘可见约0.5*1.5cm大小溃疡创面,表面有脓苔,外侧缘可见窦道,深度约1.5cm,内部腔隙较大,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
信铁锋对老人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和认真研判后,在局麻下切开窦道予以清创,生理盐水清洗,外用银离子制剂、康复新液、水凝胶敷料,每日换药一次,并口服抗生素一周的治疗方法。在连续换药14天后,患者创面完全愈合,肿胀消退,颜色基本恢复正常。
中医科主任医师信铁锋介绍,该患者手指因长期挛缩造成压疮所致,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目前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压疮不仅发生于卧床病人,而且也发生于坐位或使用整形外科装置的病人。
什么是压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溃烂、坏死。好发于骶骨、坐骨结节等骨隆突处;在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三步曲病理改变。
压疮的分期
1.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红斑期;第二期---水疱期;第三期—溃疡期。
也有划分为:炎症浸润期;化脓坏死期;疮腔形成期。
2.根据范围及病变程度,可分为四度
I度:受压部位皮肤发红,或表皮糜烂,有少量渗出;
II度:受压部位皮肤全层破溃,但皮下组织尚未累及;
III度:皮肤破溃深达皮下组织,累及筋膜和肌肉,但深层骨组织未受累;
IV度:皮肤破溃深达骨组织,同时伴有骨坏死和骨感染。
造成压疮的原因
1.压力因素
(1)垂直压力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如果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均可造成压疮。
(2)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当病人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床单和轮椅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渍时,易发生压疮。
(3)剪力所致。所谓剪力是一个作用力施于物体上后导致产生一平行反方向的平面滑动,是由摩擦力与垂直压力相加而成。它与体位关系密切,例如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2.营养状况
全身营养缺乏,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保护,如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
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3.皮肤抵抗力降低
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压疮的预防及治疗
预防压疮的主要要素包括更换体位、使用专门的支撑表面和充足的营养,这也适用于压疮的治疗。
压疮早期为皮肤发红,可采取翻身、减压等措施后可好转。
当皮肤出现浅表溃烂、溃疡、渗出液多时,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中药外用疗法及外科手术。
信铁锋
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硕士,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学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学会基层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隐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淋巴性水肿、免疫性血管炎等,以及慢性感染性创面(褥疮、糖尿病足、下肢溃疡等)的治疗。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主持科研三项,参与科研三项,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稿曹旭/编辑张忠顺/专业指导信铁锋/审核朱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