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才能让身体温暖起来呢?
发布日期: 2016-12-27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32

    传说中的温暖食物,比如高热量的巧克力、女性用来暖身的红糖姜水、传说会发热的辣椒和酒,真的能够暖身吗? 
    某节目采访了很多观众,用以上几种食物进行了实验,还加上了蛋白粉。在进食之后,再用红外测温成像仪和心电图监护仪进行测试。虽说实验人数太少,膳食热量也不一致,但也得到了一些参考结果: 
    ——喝了酒、吃了蛋白质和辣椒的志愿者,身体体温、心跳和血压都有上升,其中酒的效果最为明显。 
    ——喝红糖姜水能让手的温度略有上升,但没有全身效果。 
    ——吃巧克力几乎没有用,所有指标均无变化。 
    节目编导非常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吃蛋白粉居然能有作用,而这是我建议他们加上的样品。他们也没有想到,被人们热捧的高热量食品巧克力,居然一点都没用。 
    我说:首先我们要知道身体是怎样发热的。为了解释方便,不妨把人体看成一个供暖工厂。这个工厂的燃料,就是食物中含热量的成分,包括脂肪、淀粉和糖;工厂的燃烧锅炉,主要是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锅炉所需要的空气,就是我们吸进来、并用血红蛋白携带着、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的氧气;生产的结果,就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包括让身体温暖的热量,也包括推动人体血液循环、细胞更新、组织修复、工作学习等所需的化学能量。 
    什么人会特别怕冷呢?就是那些供暖少,或者供暖效率低的人。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会很怕冷。甲状腺激素调控着人体的能量代谢。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就好比供暖工厂得到指令,要求下调产能,自然供暖工作也会减小力度。比如说,缺乏碘的时候,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就容易体温偏低,身体怕冷。 
    ——食物摄入量小,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会怕冷。供暖所需的“燃料”严重不足,热量产生也会不足。所以,那些被冻死的人,大多数是因为冻饿交加所致的。 
    ——贫血、低血压、血液循环能力差的人会怕冷。有了燃料,还要有氧气供应,还要把燃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如果贫血,那么血红蛋白所携带的氧就不足,无法保证生物氧化的需要。如果血压太低,血液循环速度太慢,那么氧气和葡萄糖的运输效率太低,也不利于高效氧化功能,身体自然就会怕冷。 
    ——肌肉少的人会怕冷。刚才说到,人体热量工厂中的“锅炉”主要是细胞中的线粒体。肌肉细胞中线粒体多得密密麻麻,所以一个人身上的肌肉越多,越充实发达,细胞中的线粒体总量就越大。而脂肪比例越大,线粒体总量就越少,因为脂肪细胞中含有大量油脂,线粒体却少得可怜。运动后能发热,正是因为肌肉中的“锅炉”们加大力度工作的缘故。 
    年轻男性肌肉发达,代谢率高,产热能力强,活跃好动,所以有“小伙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的说法。 
    所以,运动员们不怕冷,练健美的人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很多肌肉少的胖人虽然有厚厚的脂肪层来保温,仍然不比其他人更抗冻。这是因为,冰块就算是盖一层大棉袄,仍然是冰块。那些又缺脂肪,肌肉又少,皮包骨头的瘦人,既没有发热能力,又没有保温能力,自然就是最不抗冷的人了。 
    ——蛋白质吃得少的人容易怕冷。蛋白质本身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也叫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它们的进食后会促进体表散热,这种散热所消耗的能量高达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之多。 
    人们吃涮羊肉会浑身冒汗,如果只吃涮白菜、涮面条,是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温暖效果的。其实,有些减肥食谱要求人们增大鱼肉蛋的比例,减少主食和油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利用这种“浪费能量”的效应。 
    了解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测试结果是巧克力根本不能让人增加温暖? 
    吃大量的高热量食品,比如巧克力、黄油曲奇之类,就好比给供热工厂送来很多燃料。问题是,这些燃料堆积如山,也不一定能够顺利、高效地燃烧,让锅炉充分放出热量。 
    假如人体细胞当中的“锅炉”太少,或者进料的管道出了问题,或者是工厂指挥系统干脆下达指令,要求降低供热总量,那么,就算有足够的燃料,产出的热量还是不能满足需要。 
    日常吃的甜巧克力中含有55%左右的糖,40%左右的脂肪,5%左右的水分,只有5%左右的蛋白质。刚才说到,蛋白质的热效应达到30%,而糖和脂肪热效应都很低,只有5%左右,不能起到有效增加身体温暖度的作用。 
    其中的咖啡因有轻微提升基础代谢率的作用,但甜巧克力中的可可成分较小,咖啡因也很少,所起到的增加能耗作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吃巧克力不能帮助身体抗寒。 
    那么,蛋白粉起到提升体温的作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它切实增加了蛋白质,而蛋白质的“热效应”高,在餐后的发热作用最强。不过,用大豆提取出来的蛋白质粉,对部分人来说,还不是最佳的抗寒食物选择。 
    因为,如果直接吃牛羊肉等红肉食物,除了能够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还能提供血红素铁,以及饱和脂肪,对因为贫血和低血压而怕冷的人来说,有利于升高血红蛋白,并升高血压。 
    此外,对于不贫血但有缺钙问题的人来说,乳制品也有帮助御寒的作用。 
    十多年前即有动物实验证明,钙不足的时候,脂肪合成会增加,产热能力下降,也会妨碍抗寒能力。所以,吃一些钙含量高的乳制品,如热牛奶、暖到体温的酸奶,以及奶酪,不仅对暖身有所帮助,同时还有利于瘦身。 
    辣椒和酒都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能够起到发热作用。 
    吃加了香辛料的食品,如花椒、大茴香、葱、姜、蒜之类,或多或少地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促进血液循环的双重效果,所以身体散热会有所增加。 
    不过,姜的作用比较小,而糖几乎没有增加发热的作用,所以喝红糖姜水对全身提高温度的效果不明显,只有手部略有升温,可能是因为手捧着热红糖姜水起到温暖手的作用,也可能是因为位于肢端、又暴露在外的双手本来是女性身体最凉的部位,喝姜水之后因为末梢循环改善而略有升温。 
    扯远点说,古诗中用“朱门酒肉臭”来对“路有冻死骨”,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肉类让人发热,酒类刺激血液循环加快,人更会发热,顿顿有酒有肉的生活,自然就不会觉得冷,哪里还能冻死呢。不过,喝酒不能作为长时间抗寒措施,因为一旦酒精的热劲过去,血管收缩,人会感觉到更冷。 
    而且喝大量的酒不利于预防高血压、中风、冠心病,也不利于预防多种癌症。所以千万不要以御寒为理由放纵自己大量喝酒。 
    我说这些,并不是建议每个人天天吃蛋白粉,或者天天吃大量牛羊肉御寒。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要想提升自己的抗寒能力,并不是吃巧克力和红烧肉,而是在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食物的同时,切实做些增肌运动。 
    好好健身,充实肌肉,增加自己的“锅炉”数量,才能壮起来,也暖起来。 
    很多女生在节食减肥期间,摄入蛋白质太少,身体肌肉量逐渐降低,那么身体的产热能力也会下降。 
    以前多次说到,如果人体中的肌肉减少,那么产热的“锅炉”也变少,需要的燃料自然也就会减少。一旦多来点燃料,很容易堆积成患——多吃一点脂肪和淀粉,就很容易因为消耗不掉而转变成身体上的脂肪,使人发胖。 
    所以,肌肉充实发达的人多吃也不会胖,这是因为吃进去的食物会被身体高效地消耗掉,一方面变成身体的活力,让人精神抖擞;一方面支持体表的散热,让人维持温暖,而并不会变成脂肪堆积成灾。让自己身材走样。 
    还要嘱咐三件事:要想强健和温暖身体,首先要保持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如果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吃了食物之后营养素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利用,微量元素吸收不良,身体合成肌肉的能力也会下降,往往出现脸色发黄、身体怕冷、体能低下的情况。 
    冬天食物很快就会变凉,可能会影响体弱者的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同时冷却的淀粉类食物会发生老化回生,消化速度降低;冷却的动物脂肪容易凝固,不易被乳化,消化吸收速度也会减慢。因此,冬天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消化功能。 
    另一方面,健康食物永远因人而异。怕冷的人多吃点牛羊肉比较有利保暖,不等于高血压高血脂的人也需要吃那么多的红肉,否则倒容易因为炎症反应升高,血脂无法控制,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即便是有点怕冷的人,也不能只吃肉,不吃菜,食物一定要多样化。 
    最后,除了保证蛋白质供应之外,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增肌措施。冬天经常动起来,配合营养的改善,才能让自己的肌肉强大起来,形成抗寒的体质,这是最好最可靠最长效的暖身措施!(营养科摘编)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