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病小贴士
发布日期: 2015-11-27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30 |
不舒服了,要不要去看医生?选急诊还是选门诊?什么时间去医院人少点?看病前要准备什么?如何让医生更好地帮到自己?这大概是很多人有的疑问,现在,梳理出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如何看病(一):该看不该看
一般来说,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那么,出现身体不适,是扛着,还是去医院就诊呢?提供以下参考:
1.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损,需要立即就诊。比如,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有许多器官是双份的,比如眼睛、耳朵。有些人一只眼睛的视力突然下降,另一只却完好,有可能忽略坏眼的问题。
2.不能忍受的疼痛。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医院,通常医生也不会立即给你止痛,因为那样会掩盖真实的病情。
3.反复发作的不适。很多人会这样处理一些不适——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不受重视的初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还有一个要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年龄,超过50岁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后患。
4.已经处于某个疾病的进程中,但是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某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复查一下。因为一些疾病刚开始表现的症状不典型,或不在相应的部位,你看病的时候就是以表现症状的部位看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个部位出现毛病,这在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
5.别人看出来的疾病。通常不用着急,人类的身体有发达的自我检测系统,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注意:医生经过身体检查发现的除外,比如身体上的包块之类的)典型的是结膜下出血。一般是“白眼珠”上有鲜红的血迹,自己毫无感觉,不疼不痒视力不降,通常是照镜子或者是被其他人发现,这种不是“眼底出血”,而是“白眼珠”上的细小血管破了,跟磕青了没什么区别,咳嗽、便秘、揉眼睛……都可能引起。不过,定期体检是必要的。
如何看病(二)看急诊还是门诊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
门诊是给不怎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则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在我们医院,急诊药房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检查倒是与门诊的差不多,只是化验项目要少些。那么,哪些病需要去急诊看呢?
1.刚刚发生的疾病;
2.可能在8小时内使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的疾病,突然发作的腹痛、胸痛、眼痛、头痛、化学伤、烧伤、外伤、骨折等等。
如果是慢性病,或者是仅仅为了不请假而选择在晚上看急诊的话,选择性会很局限,因为急诊开设的专科有限,如病情需要会诊也不便利,并且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是不可取的一种方式。(宣传科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