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吗?
发布日期: 2011-05-10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55

    1.“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病情在冬季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在夏季相对缓解或发作较少,甚至不发作的疾病,包括一些基础病及并发病。简单说,“冬病夏治”就是指在夏季治疗某些冬季好发与频发,或者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冬重夏轻),在夏季进行适当的调治和补养后,能预防或减轻冬季疾病发作,达到根治目的。
    2.“冬病夏治”的特点。冬病夏治是强调“治未病”、“调体质”,具有顺应四季天时的季节性,病人体质的特殊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坚持足够疗程的持久性等特点,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创、无痛的优势。
    3.“冬病夏治”的作用。冬病夏治是选择在顺其自然界阳气最盛时期,能有效地为机体储备阳气,起到扶正固本、鼓舞正气,具有清肺、益肾、健脾化湿、止咳平喘等作用,即增强和改善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御外邪入侵和抗病能力。
    4.“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因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个体体质及医者特长等条件可选用膏药贴敷、艾灸、拔罐、按摩、刮痧、热疗、磁疗及穴位注射药物,配合强化体育及特定食、药疗法以颐护阳气。目前我国普遍开展的是穴位贴敷疗法。
    现重点介绍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如下:
    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应用中草药配制成丸、散、膏等不同剂型,直接贴敷于相应的穴位或患处(阿是穴)。借助三伏天阳气偏盛,人体气血相对流畅,毛孔开放,应用温热性质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相关穴位上,能更好地渗透、吸收,通过经络运行及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充分发挥强壮阳气,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功效,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的目的,从而治愈或减轻了“冬病”。
    疾病选择。通常选择冬天或因寒凉刺激或受凉易发与加重的疾病。⑴慢性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表现阳虚寒甚者;⑵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面瘫、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等表现阳虚寒甚者;⑶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小儿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等;⑷慢性寒胃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等;⑸其它如素体阳虚、喜暖怕凉、遇冬怕冷的人群;⑹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如皮肤冻伤、皲裂、皮癣、寒冷性多形红斑、慢性荨麻疹;⑺痛经、崩漏、遗尿、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时间选择。贴敷补阳时间是夏季三伏最好,今年三伏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14日—7月23日;中伏:7月24日—8月12日;末伏:8月13日—8月22日。一般选择初、中、末伏第一天各贴敷1次。如在这四天不方便贴敷的,也可在初伏至末伏期间选择任意时间贴敷,同样可起到较好的疗效。每次贴敷间隔7~10日,连续贴敷3年以上。
    药物选择。通常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的性味厚薄、归经及患者个体的病情需要和机体的体质及用药条件选择。
    部位选择。贴敷疗法多选用经络穴位,包括经穴、奇穴、新穴,其次特定部位和脐部、足底、脏腑的体表部位或关节病变部位或病变附近穴位部位。
    贴敷时间:贴敷时间因药、因人而异,以患者局部产生灼痛为度,一般为4-6小时(儿童2-4小时)。对于皮薄肤嫩,耐受性差的,时间应适当缩减,睡前要取下贴敷药物。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⑴最好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房间内休息。⑵注意饮食调养,贴敷当天不宜进食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避免受凉。⑶小儿贴敷应防止将药物抓掉或抓破皮肤。⑷妇女妊娠期、结核病和糖尿病患者,感冒发烧、肺炎、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支气管扩张咳血、皮肤破损或瘢痕、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的特殊体质患者,均不适宜贴敷治疗。(祝恒琛 陈义良)
    预约登记时间: 6月6日起
    登记地点:仪征市人民医院门诊三楼(北) 针灸推拿科
    贴敷地点: 针灸推拿科
    预约咨询电话:0514-83450080 18952528176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