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考后综合征
发布日期: 2014-06-14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30

    紧张的高考结束后,在这等待成绩的过程中,大部分考生会产生一些极端的表现:有的放纵狂欢,有的焦虑抑郁,有的空虚茫然。但考生在高考后如果压力释放不当的话,极易形成心理落差而患上考后综合征,家长在此时千万要重视,应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关爱和疏导。
    纵情狂欢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紧绷的弦也彻底放松。不少学生开始肆意放纵自己,不分昼夜地纵情狂欢,而此时家长也都普遍采取放松政策.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放松一下。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考生们为了高考、中考长期超负荷学习,考后确实需要放松一下。但放松绝不是放纵,一味地放纵自己,不仅无益于身体,还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容易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适应障碍症。家长不仅要适当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还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休闲方式,如让孩子多参与体育锻炼,打打篮球、爬爬山等。 
    极度焦虑 
    虽然已经考完了,但因担心考试成绩,很多考生都会表现出焦虑症状,有的表现为强迫思维,比如无缘无故认为自己考得不好。这些焦虑的情绪大大影响了考生的生活,严重者甚至出现睡眠质量差、乏力、没精神、食欲减退、烦躁等症状。 
    如果孩子产生焦虑,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营造温馨、轻松的气氛,不要过多询问孩子有关成绩的问题,陪孩子看看喜剧片,放点轻柔欢快的歌曲等,同时,也要适当地让孩子发泄出心中的情绪,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埋怨。而考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自己,不可患得患失,要寻找精神寄托,可以重拾自己的业余兴趣,比如弹吉他、跳舞、画画等;如果确实发挥失误,可以考虑重考;如果是自己期望太高,就要学会调整目标。 
    抑郁自闭 
    高考放榜,几家欢笑几家愁。若是平时成绩良好,而这次考砸了,心理上的落差会更大,觉得低人一等,反复咀嚼着自己的失败和痛苦,陷入忧郁而无法自拔。若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数落,更会雪上加霜,从而使孩子郁郁寡欢、悲观绝望,并可能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还有更为极端的,在分数出来之前,因不堪忍受巨大压力而选择逃避、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绝路,令人痛惜不已。 
    考生在此时要加强自我调理,强制性地让自己多与朋友、同学在一起多参加小团体活动,一起聊天、打球、听音乐、唱歌等,也可以鼓励孩子适当地进行打工、参加兴趣培训,如学车、学跆拳道等活动,让孩子过得充实、有意义,从而忘记忧愁,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同时,要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和苦闷向父母、家人或者是同学、好朋友倾诉出来。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面对现实、放眼未来,让孩子学会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成功,并在适当的时机与孩子探讨第二年复读的计划,或者考虑先就业再上学等问题,要让孩子知道高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标准。 
    特别提醒: 
    不论高考结果如何,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利用这个假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特别注意自理能力的锻炼和独立意识的加强,为今后的大学及其职业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准备复读的考生,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认为低人一等,要拿出自信、拿出勇气、拿出决心,相信自己明年一定会榜上有名。准备就业的考生,也要做好走向社会的充分思想准备,社会毕竟不同于学校,在待人处世方面一定要多看多学,并学会了解自我、准确定位,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科 殷翠红)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