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CU首次利用床旁超声技术进行穿刺定位,为气胸患者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的成功开展保驾护航。
该患者因气胸收治入呼吸内科,入院时,胸部CT提示少量气胸,随后病情加重,转入ICU,查床边胸片提示气胸量较之前增多。胸外科、呼吸内科、ICU三科联合查房后,决定为患者放置“猪尾巴管”引流气体。为确保穿刺安全,ICU主任张玉梅与呼吸内科主任张玲联合,利用床旁超声技术为其进行胸腔穿刺定位。在该技术的辅助下,穿刺定位准确,过程进展顺利。穿刺后,患者氧饱和度很快上升,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以往,气胸患者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时,通常都是根据胸片、胸部CT影像,定位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对于气胸量较多的患者,这种定位点穿刺相对安全,但对于气胸量不是很多,或有胸膜粘连的患者,单纯根据解剖位置定位,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仍较高。
2018年,ICU引进床旁超声设备,通过不断学习,医护人员逐步掌握了常用的肺部超声检查方法。过去,考虑到肺是含气器官,气体介质会将超声波束完全反射,形成声屏障,因此,肺部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验的积累,肺部超声检查越来越普及,并已逐渐成为评价肺部病变的重要指标。
(供稿 张玉梅/编辑 曹旭/责编 张忠顺/审核 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