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梅是我院儿科主管护师,是第3批到武汉支援的10名队员之一,与黄新奎一次夜班搭班中,感受到他对工作的责任和担当。
2月26日,我同黄新奎搭夜班,25日23:40,我们准时从住处出发。到武汉近两周了,还没来得及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这座九省通衢的城市。借着半小时的路程,我仔细端详着这座都市,四周静谧安宁,夜空没有星星,也没有明月,有的只是被灯光渲染得五颜六色的天幕和远处高楼上闪烁着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00:20,穿好防护服,刚走几步就起了汗。黄新奎看出我的不适,让我深吸慢呼几次,直到我做出“OK”的手势,他才说:“走吧”。床边交接班后,我们两个护士因防护服的闷热都不想说话。黄新奎在医生办公室电脑上看了一会电子病历信息,又和搭班医生说了几句,起身过来关心地问道:“你们俩怎么样?不舒服不要硬扛啊!”
深夜的病房很安静,偶尔可以听到监护仪和注射泵的嘀嘀声。监测病危8床的血压175/95mmhg,向他汇报后,他轻轻走到8床开始检查。拉起床栏,又测了一次血压,他跟老人家说:“您感觉怎么样?马上给您吃一颗降压药,记得起身的时候动作要慢,床头灯要开着,防止跌倒。”回头又对我说:“年纪大的、病危的多看看,防止意外。”
凌晨3点多,我巡视完病房回到护士站,看他正往对面28区(我们是27区)走去。“你去哪儿?”我问。“我去看看90床气管插管病人。”黄新奎回道。“那我也去帮忙。”我急忙跟了上去。90床的患者是整个病区病情最重的,由危重科护士一对一特护。之前,黄新奎了解到今晚当班医生不是重症科的,便决定抽时间去看一下病人的情况。在仔细查看了呼吸机上的参数和管路后,他问护士“什么时候翻身拍背和吸痰的?氧分压多少?”又指导当班医生镇静镇痛药物如何调整和呼吸机的观察重点,走之前还不忘嘱咐:“有事随时喊我。”他这份责任心,让我打心里佩服。
凌晨4点左右,结束又一轮病房巡视的我,看到黄新奎闭着眼靠在办公椅上,便轻轻给他关上门。“什么事?门不关。”黄新奎睁开眼睛轻轻说道。“没事,你没睡着?”我又把门打开。“我在想那个重病人的治疗问题,有事随时叫我。”我在心里偷笑,想事情干嘛闭上眼睛呀,还以为在睡觉呢。
这就是黄新奎,一名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仪征市人民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也是同批扬州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支委。工作时,他有责任、有担当;生活上,他关心每一位队员,10名队员还封他为“领饭组长”。在他的带领下,10名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团结一致,身后的支持和肩上的责任是我们不竭的动力,我们有信心战胜病魔,凯旋而归!
(供稿高立梅/编辑曹旭/责编张忠顺/审核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