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2020年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仪征市人民医院联合仪征市作家协会、仪征市散文学会开展“我心中的好医生”征文活动,在全院开展“医路同行”征文活动。通过自身经历,讲述难忘的医生及就医过程,从医生涯感受及医患之间的故事等,展现医者仁心及使命担当。现陆续展出优秀作品。
难忘的吉言
十年前的五月中旬,我八十五岁妈妈在家意外滑倒,估计跌断股骨,疼痛难忍。
家人立即打车,直奔仪征市人民医院看骨科。门诊排队、挂号、看病、拍片检查,果真骨折,办入院住在骨科病房。妈妈躺在病床上,满眼是单调的白色,熏脑子的药水味,心情极其糟糕。哭天喊地诉说,这趟祸闯大了,手术置换“骨球”,这要花多少钱呀?对不起靠种地才有收入的儿子。
住院三天,负责她的主治医生是乔高山主任。他和医疗组的伙伴们,不仅为我妈精心准备手术方案,而且安慰鼓励她勇敢地与疾病作斗争,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哄孩子似的做思想工作,钱是身外之物,又如身上老垢,劝她放下思想包袱。为缓解我妈紧张怕疼情绪,他和护士、麻醉师等人做了相关手续。安慰我妈说:“这次手术不复杂,切口细,创伤小,不会太疼痛。”乔主任的暖心话,让躺在手术床的妈妈,充满信心,也不紧张了,手术非常顺利。
更为可贵的是,在选择国产还是进口材质时,他与我们家属多次沟通,根据我妈身体和年龄现状,集合家庭经济实情,拿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治疗方案。认为国产的会相对便宜一些,如果选择进口材质,质量会好些,价格当然要贵一些。而且,当年我妈八十五了,换上国产的可用十五年,老人活到一百岁没问题。当时,我们听取乔主任建议,就为我妈置换了国产的“股骨骨球”。
如今我妈九十有五,身体倍棒,置换手术整十年,“球”在妈体内,舒舒服服,服服帖帖陪她共度余生。借他一句吉言,说不定我妈真能活到一百岁呢!
顺便略表一位管床护士小姐姐(名字记不清),护士姐姐嘴真甜,轻手轻脚又轻言。每次来妈病床前,喊得奶奶心绵绵。妈妈心情写在脸,真像孙女绕膝边。出院回家后的妈妈,把医院病房故事,在村庄上夸奖传颂了好几年。
在那个年代,医患之间没有隔阂。家人和病人,对给她看病、手术、治疗、照顾的医护人员都是心存感激,非常尊重和敬畏的。我在医院全程护理妈妈,对乔主任的精心治疗,作为家属的我,认为现在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妈妈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于是偷偷地用信封装了伍佰元钱,趁他不在意时,悄悄地夹在病历里,聊表谢意。后来被他发现,便对我说:“红包真不能收!留给老太术后营养,祝福老太活一百岁!”红包被乔主任温言婉拒退回来了。并一再说:“为患者尽心尽责,是我应该做的,拒收红包也是医生的职业医德。”虽说十年过去了,家人闲聊常常忆起此事,还屡屡点赞!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生活富裕了,越来越重视健康。乔主任以人为本,拒收红包,恪守医德操守,是名医德高尚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为妈送上“活一百岁”的吉言,婉拒红包,精准选材。这些事情,让我不仅看到了乔医生的医德,更体现了他的医者仁心,这就是满满的正能量,值得弘扬和传颂。
作者简介
陈秀珍,1963年出生,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会计工作,退休后喜欢写点小文,多篇文章散见于《扬州晚报》《扬州时报》《江都日报》《仪征日报》《扬州诗文》《白沙》等。
(作者陈秀珍/编辑张忠顺/审核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