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往年,亲朋好友相聚时总会询问最近生意如何?工作怎么样啊?今年,不要说相聚了,连见面都难,彼此之间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一下:“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家里都还好吧?”听到大家都平安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好不容易,终于迎来了疫情告捷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但仍不敢放松警惕。每天进出依旧保有门禁,登记体温、出示苏康码等环节,从医院大门到住院大楼再到各个病区,可以说是“关卡”重重。由于医院的特殊性,需要严格限制探视,每名患者只允许一人陪护,而骨科老年病人多、翻身困难,手术接送等又离不开家属的协助,这样矛盾的情况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管每天都在给患者及家属宣教,但要将此项工作真正落实下去还是很难。
还记得我当班“守门”的那天,一大早,一名家属没有陪护卡就径直往里冲。我正色道:“进出病区要出示陪护卡,没有陪护卡的要登记体温、电话号码。”男子不分青红皂白便破口大骂:“你们这什么破医院,大门口查,楼下查,楼上还要登记。你们干什么工作的,不想着把病人照顾好,整天竟忙这些无关紧要的,我就不登记!”说完,就开始强行闯入,还把门口登记的桌子一推,吓得我当时直往后退。
此时,病区49床的大爷闻声而来,指着男子气愤说道:“你这个人看上去岁数也不小了,跟人家小姑娘动粗,还喊得哇哇的。现在疫情是头等大事,你说这无关紧要?她们没事不会好好坐在护士站喝喝水、歇歇脚多好,用得着跟你在这磨嘴皮子?她们当下做的难道不是很严肃的事情吗?再说了,这里是医院,你还不知道要小声一点么?又不是不让你进来,配合检查核酸,办理陪护卡不就好了!”经过老大爷一顿数落,男子收起了“怒气”,安安稳稳地过来登记了。
男子走后,我对大爷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大爷,您可真仗义!”大爷说:“姑娘,小意思,再遇到这样蛮不讲理的交给我!”说着,便端起自己房间的小板凳,坐到了我旁边。我急忙推辞说:“不用了,大爷,您本身也是病人呢,要多休息,我来看门就好,再说也不是人人都这样。”可大爷似乎有自己的坚持,始终坐在一旁陪着我。来来往往的行人看见有这么一位“守门”大爷坐镇,敬佩之余也都十分配合。到了中午,大爷还主动提出同我“换班”,让我去吃饭,实在是暖心又可爱。“不用了,我们有人换班,您赶快去吃饭吧!”我回应道,而大爷一直等到换班的人来了,才安心去吃饭。之后的几天里,只要一有空,大爷都会陪着我们一起“守门”,病房里的人都笑说,要给大爷开工资。大爷笑眯眯地说道:“我们虽然年纪大了,还是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许是大爷的行为感染了周围的人,我们后期的“守门”任务变得轻松起来,大家很少再吵闹了,工作似乎也没那么难了,一切都越来越好。(供稿尹玲/编辑曹旭/责编张忠顺/审核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