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眩晕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康复医学科“复位+前庭康复”共克疾病
发布日期: 2021-09-05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27

近日,“耳石”脱落引发眩晕的张女士在接受完两次复位治疗后仍感到头晕,生活、工作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女士又在康复医学科进行了前庭康复训练。两周后,眩晕症状明显缓解,生活步入了正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是发生率较高的耳鼻咽喉科外周性眩晕疾病之一。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并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心慌等自主神经症状,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

其发病原因被认为是内耳椭圆囊或者球囊中的耳石脱落于半规管中,刺激了神经末梢所致。通过体位变化,使得脱落于半规管中的耳石离开原来位置并回到椭圆囊中,从而避免了耳石的运动带动内淋巴液流动刺激壶腹嵴毛细胞,这样,眩晕也就不再发生。该病以女性患者多见,由于颈椎病患者、神经内科患者的眩晕表现与耳石症引起的眩晕极其相似,不易区别,临床极易误诊。

该疾病在耳鼻喉咽喉科查体时都可能是正常表现,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晰,为明确诊断,需要做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确诊后通过手法进行复位治疗,但复位有时并不是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几次或者好几次的治疗,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院康复医学科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治疗项目已十余年,累计为一万多名患者进行了复位治疗,但部分患者复位后仍存在头晕等症状。针对这一情况,康复医学科积极探索新的诊治方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新开展了前庭康复,结合眩晕评估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前庭康复,理论基础是通过对视觉、前庭功能和本体感受器的功能整合,在大脑中枢建立新的平衡,符合运动康复的理念。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缓解期、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等都需要进行专门的前庭康复训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通过坐位、立位和动态的运动治疗,配合眩晕体操,如静平衡练习:患者从睁眼站立过渡到闭眼站立,进而发展到改变支撑面维持站立平衡的方法指导、锻炼患者的前庭功能。但训练过程中会诱发患者眩晕、甚至恶心呕吐,需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指导以及家人的监护下进行,以免摔伤造成二次伤害。

(供稿孔学愚/编辑曹旭/责编张忠顺/审核梁劲松)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