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倍晋三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发布日期: 2021-09-05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25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身体原因宣布辞职,这一消息传出迅速轰动世界,而辞职原因是受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发作等影响。

早在2007年9月12日,上任才366天的安倍因溃疡性肠炎久治不愈,宣布辞职;2012年底第二次出任首相,在近8年的时间里,一直努力控制该疾病,可还是继续恶化。那么,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不是癌症的“癌症”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学疾病,以慢性复发性、病损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的连续性黏膜糜烂、浅表溃疡为特征的非细菌性炎症,简称是“溃结”,英文缩写是“UC”。

病因至今仍未明确,也没有根治的办法,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多见于20~49岁的青壮年男女。

病程长而迁延、反复发作,会经常处于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的过程,活动期就像“火山爆发”,持续血便,腹泻,腹痛,导致出现贫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大出血等并发症;而缓解期就像“火山休眠”,患者可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如何诊断

当持续或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同时具有下列特征可初步诊断:

1.反复腹泻,特别是大便带有粘液脓血便;

2.有大便解不净感,如厕时又无大便解出时,称里急后重;

3.同时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

4.大便化验见有脓细胞、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

5.血液检查发现活动期血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

6.结肠镜发现结肠黏膜血管纹理消失、发红充血,多发性糜烂或溃疡、脓性分泌物;

7.同时有皮肤粘膜红斑、关节痛、视力改变、肝功能异常、胆管炎等肠外表现;

8.病程持续有4-6周以上;

9.口服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治疗有效;

10.相关检查排除结肠肿瘤、肠道感染、血管病变、功能性肠病等。

注意:一旦出现长时间拉肚子的情况,且伴有血便,建议直接去做肠镜检查,这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

不能治愈,只能缓解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不能达到治愈,只能缓解。治疗方案需由消化专科医生制定,指导用药和停药。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缓解后改为维持治疗药物,药物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

四种疗效

1.缓解:当腹泻粘液血便消失、血沉和C反应蛋白正常、肠镜炎症基本消失时称为部分缓解,当肠镜下肠粘膜恢复正常形态时称为完全缓解。我国以轻中型、首发型为主,绝大多数能达到缓解。

2.有效:当腹泻粘液血便、血沉和C反应蛋白、肠镜炎症有所好转时称为有效,一般用药后2-4周起效,起效后6-8周改为巩固维持治疗。

3.无效:当腹泻粘液血便、血沉和C反应蛋白、肠镜炎症治疗2-4周后无好转时称为无效,通常要加用或更换药物治疗,同时还要寻找无效的病因。

4.复发:缓解后再次腹泻和粘液血便称为复发。缓解后3个月内复发称早期复发,1年内1次发作称偶发,多于2次称为频发,一直不能缓解称为持续发作。

缓解期随访

1.每1-2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了解大便性状、次数,检查大便常规+隐血、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的变化。

2.每1-2年复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对病程超过十年的病例。

3.根据临床分期和药物反应调整药物维持剂量和用药次数。

4.维持治疗至少3-5年,根据病情、肠镜检查结果、生活工作的环境决定是否继续维持用药。

早预防早发现

该病有遗传易感性,但非显性遗传病。也就是说,父母患有该病,孩子患病可能性比其他人更高,所以做好提前预防。

1.出现腹泻、腹部不适、腹痛,甚至便血,及时做肠镜检查,便于发现早期病变;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积极治疗肠道感染;

3.保证生活规律,尤其是作息时间要规律,避免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身体免疫力;

4.避免出现食物过敏的情况;

5.一旦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一定要足量足疗程服药,避免过早或随意停药,引起复发。

主治医师,硕士学位。专业特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擅长对慢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的诊治。

曾在苏北人民医院进修内镜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及单人肠镜的操作,多次参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胃镜下经皮造瘘术、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胃镜下止血治疗术、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结肠镜下止血治疗等。

(供稿郁飞/编辑张忠顺/审核梁劲松)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